当前位置:首页 > 消费者满意度 > 正文
阅读量: 1,465

广州商务汉语培训市场调查与分析

2017年05月16日 | 作者: adminlin | 分类: 消费者满意度 |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经济国际化程度的加深,汉语学习也越来越受到外国友人的重视。广州作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先锋,也早已掀起了商务汉语学习的浪潮。本文针对商务汉语需求的几方面问题设计问卷,在广州四所高校和三个语言培训机构进行调查获取数据,阐述当前在广州留学以及从事商务活动的国际友人对于商务汉语的需求情况,并对后续培训市场推广给出一些不成熟的建议。

  随着我国与世界经济的密切交往,谙熟商务领域专业知识,同时具备较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大量需求给我国汉语和商务汉语培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近一两年,国内国际商务汉语培训业如火如荼,但其市场还有待于进一步细分和开发。


 一、商务汉语培训市场调查


  1. 问卷设计


  通过回顾国内外有关外语需求分析的文献及调查条目,确定本研究需求分析的主要内容为:(1)个人基本情况;(2)学习时间及经历;(3)学习动力和方式;(4)学习机构和满意度;(5)学习难易程度和学习障碍;(6)对学习内容和形式的期望建议;(7)对BCT的认识。


   2.调查的对象
  

      此次调查对象分为两个群体:广州在职外籍人员,考虑广州外向型经济发展是以服务行业为主的,因此本部分问卷调查对象群体为服务行业从业者,具有行业针对性;另一部分为广州多所高校(中山大学15份、暨南大学华文学院41份、华南师范大学27份、华南理工大学47份)商务汉语专业的本科生。商务汉语专业是广州各高校针对母语为非汉语的本科生开设的、以教授经济、贸易以及其他商务活动所需的汉语和相关知识技能为目的的专业方向,与我们在本文中所指的商务汉语相同。此次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其中培训机构50份,回收47份,高校发放150份,收回130份,有效问卷共177份。


  二、调查结果分析


  1. 商务汉语学习者基本情况

  整体看来广州学习商务汉语的个体以女性居多,呈现出较大的不均衡性。同时,和官方统计的来广州外籍人员性别比例有很大出入。


  年龄上来说主体是18岁~25岁的年轻人,他们占了整体的75.7%,30岁及以上人士也是外籍学员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外国留学生中商务汉语学习者更加趋于年轻化,30岁以下的学习者占了94.6%;而与此对照的,培训机构中,30岁及以上的学习者占据了23.4%,接近四分之一。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高校留学人员多是在求学年龄来到广州,所以普遍比较年轻;而培训机构中大多是已经就业了的在职人士,他们的年龄整体偏大这种情况是合理的。


  来广州学习商务汉语的外籍人士以东南亚和东亚居多,前者有106人,他们占了学员整体的59.9%;后者有24人,他们占了学员整体的13.6%。与我国接壤或相近的周边国家来广州学习的有160人,占据整体的94.1%。与之相对应的,来自西欧、美洲、大洋洲、非洲的学员比例则非常小。


  对比高校留学生的国籍分布和培训机构学生的国籍分布数据可以看到:高校中,来自东南亚国家学习者还是占绝大多数。而培训机构中来自欧美的学员所占比例比较高。笔者认为这与欧美类跨国公司在广州派出机构比较多有关。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一向被誉为“非洲人的第二故乡”,羊城也一度被人们亲切地称作“巧克力城”(羊城百姓对非洲朋友的亲切称呼:巧克力),据凤凰网2009年9月前后引用粤官方统计数据称:在粤合法的(即拥有合法居留证件的人士,该证件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长期居留证件,一般持学习、就业任职、商务等签证进来的外国人,需申请长期居留许可。另一种是永久居留证件,也就是绿卡。持此类外国人可以在华永久居留。)非洲籍人士仅有2万左右,而实际居住广州的非籍人士则至少20万人。而在这20万人士中,大多数都是来华从事经济贸易类活动。从这个角度说,理论上在广州学习商务汉语的非洲人士数目应该非常可观。但实际统计结果却大相径庭,究其原因,笔者认为:首先,来华的非洲商人合法身份的缺失会导致这部分人士没有或放弃在培训机构学习商务汉语的想法,这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其次,据有些教师反映,来华的非洲籍留学生中从事商务活动的比例比较大,他们由于生意原因,缺课比例相对较高,问卷调查缺失这部分学员的数据。


  2.商务汉语学习者学习方式情况


  无论高校在读的留学生还是在培训机构学习商务汉语的在职人士,均一致希望能够有个课堂环境学习商务汉语。


  对于以网络学习为代表的新型学习途径,高校学员的认同感远高于培训机构学员,这和高校具有更加浓郁的学习氛围以及高校可以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学习平台有关。


  一对一授课形式在培训机构中比较受欢迎,但在高校中反应平平,这和现有的高校和培训机构的授课方式有很大关系,同时人们倾向对于既有的学习形式表示认可。


  3.商务汉语学习者学习机构选择和满意度情况对比分析


  在商务汉语学员对现有的学习机构选择上,高校具有绝对的优势,占据半壁江山,对于培训机构的认可在第二位,这跟国家政策的扶持以及高校优质的内在和外在的资源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有两成的高校受访学院希望可以通过培训机构来学习商务汉语,而在培训机构的受调查者中,则有40%的被调查者希望可以在高校中学习商务汉语课程。


  对于以网络学习为代表的新型的学习途径,高校的认同感远高于培训机构学习者,这和高校具有更加浓郁的学习氛围以及可以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学习平台有关。


  对于学习者学习机构选择的问题,笔者有个设想:高校可否和培训机构相互合作,共同组织商务汉语培训呢?


  针对这个问题,笔者查询了许多校企合作的例子以及国内外相关的经验教训,得出如下思考:


  (1)在社会诸多领域,产、学、研结合的模式得到越来越广泛地应用。现代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就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使用上的经济。如何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最终为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是现代社会一直以来思考的重大问题。


  所谓“产”是指培训方及公司。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它们的发展直接影响国家的经济状况,它们的优势在于:①有较雄厚的资金;②有一套从上到下比较健全的管理体制。它们的不足在于:①高级科学研究人员相对缺乏,没有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内在力量。


  “学”主要是指高等院校。高等院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高等教育在人力资源开发,知识的产生、知识的传播、知识的转让以及提供解决问题的措施等方面具有先导地位。他们的优势在于:①有众多知识丰富的教学和科研队伍;②有完整的、系统的理论基础。他们的不足在于:①缺乏资金来源;②缺乏相关领域的实践经验,缺乏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现实基础。


  “研”是指各科研机构。它们是知识的集中地、新成果、新技术的发源地,也是将理论和科研成果用于实践的试验场。它们的优势在于:①有一批高水平研究团队,②了解国外最新成果和科技动态。它们的不足在于:①没有足够的科研经费;"所开发的技术和研究成果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推广,即用于实践,形成生产力。


  (2)产、学、研各有优势和劣势,有效地结合,发展优势,弥补劣势,取长补短,各取所需可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这一点在汉语培训领域同样适用。一方面高校每年会产出大量优秀的对外汉语人才,也即商务汉语教学的供给,这个是任何一家培训机构都无法比拟的资源优势。而高校自身能够消化的毕业生资源比例比较低,这样,学生毕业后还需要为了寻求就业机会费尽周折。培训机构具有较好的培训方及个人商务汉语培训需求信息及部分培训方定期培训的需求信息,这些相对分散的需求是很多高校无法兼顾的,而这部分需求量将会不断攀升。培训机构存在扩大教师人才需求的压力,而高校人才则是他们长久的优秀储备资源,


  (3)一直以来,在汉语和商务汉语培训的市场上,高校和培训机构都是显性竞争隐性合作关系。即一方面在市场这块蛋糕的分配上大家竞争比较激烈,另一方面相互之间又存在某种相互需求的关系。高校为汉语培训提供理论支持和发展方向,而培训机构则在教学方法创新改革方面给出独特的发展模式。无论是哪一方,对于汉语培训的贡献都是不可忽略的。


  (4)如果二者深入沟通,将运作模式、成本控制、利润分配等方面落实清楚,尝试走所谓产学研一体化道路,相信可以有合作空间。这样类似的合作例子在现代社会工业、农业、国防、军事、经济、政治领域数不胜数。最出名的像软件培训业的北大青鸟、软件开发运营领域的清华紫光、这些产学研结合的成功范例和代表。


  4.商务汉语学习者学习难易程度和阻力情况


  对现有学习感觉难的占90.6%,其中非常难的占20%,这个数字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深层次剖析。


  对于这样的结论,笔者认为学习者觉得商务汉语难学受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因素影响。


  (1)内部因素:学习者的学习动力、学习者既往学习时间长短,以及学习者的学习意愿都会影响他对商务汉语难易程度的感知。


  (2)外部因素:①课程设置。对于商务汉语专业,各所高校都或多或少的设置专业性格比较强的课程,如《经济学原理》《国际贸易实务》《中国当代经济社会现状》《经济调研》等。这些课程对于只学习了两三年汉语的人士来说稍微偏难一点(这一点可以参照我们对于商务英语的教学,大多数商务英语专业同学是学习了10年左右非专业英语之后才进入专业领域的学习)。②教材选择。据调查,现有的商务汉语精读课程中使用的教材有:《商务汉语综合》对外经贸出版社出版《新世纪经贸汉语系列教程》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出版《新世纪中级商用汉语》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经理人汉语系列教程》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而其他专业性强些的课程,如《经济学原理》等现在还没有适合第二语言学习者编排的教材,这些都造成了学习者的学习困难感增强。③师资设置。在高校,从事商务汉语教学的均为具有较深厚的语言学背景的专业人士,他们的教学基本会注意到学生语言点等的问题,但是专业领域的语言和相关知识的教学则显得有点单薄,因为他们自身对商务知识的掌握不具有太高的专业性,这样一方面给教学放贷来备课压力,另一方面,学生学习略显生涩的知识自然有些吃力;培训机构相比高校一方面没有雄厚的教师资源储备,同时也考虑降低成本,所以他们会选择在读的高校对外汉语相关学生(以硕士博士为主)以及对商务汉语教学有兴趣的非专业人士或者半专业人士。这样给教学效果也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④每周上课时间、教学班级规模。笔者经调查发现,虽然大多学校都坚持语言学习小班原则,大概5—25个学习者一个班,但仍然有机构出于降低成本考虑安排30-50以上的大班教学。事实证明,这样组织教学只会降低教学质量,久而久之会降低该机构培训的口碑和市场,得不偿失。


  5.商务汉语学习者期望学习内容情况


  一方面,期望从商务汉语课程中学习到商务语言的比例占到30%以上,这说明大家对于商务汉语课程的语言学本质认识很深刻。同时,大家对于商务专业知识的重要性也有一致的认同。


  另一方面,在高校学习的留学生们认为了解中国商务现状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其重要性超过商务礼仪的相关培训。而培训机构的学习者则与之持相反观点。


  笔者认为,其原因也是合情合理的:在象牙塔下的莘莘学子们多数都没有从事商务时间的经历,在这部分人的认知中,中国的很多社会经济发展情况都是自己陌生的,而这些又是非常必要的知识储备;但对于已经身在职场,或者身经百战的商界人士而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中国智慧早已让他们了解或者相当熟悉商业领域的中国国情,但是对于以中国礼仪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的不了解在实际工作中却往往成了阻碍交流的瓶颈,所以,他们对于商务礼仪的教学需求较高校留学生们高了近十个百分点。


  6.来广州留学生和商务人士对BCT看法和需求情况对比分析


  整体上,参加过BCT考试的同学在整体中所占的比例仅仅两成,其中还有4.5%的参考者认为该考试没有用处。而从未听说过该考试的被调查者竟然占到近三成。认为有用却没有参加考试的同学比重为40%。这些充分说明存在巨大的BCT考试市场急待挖掘,这需要相关人员的重视。


  参考文献:
  [1]苗欣.商务汉语教学中应用时事经济热点案例应把握的几个原则[J].黑龙江科技信息,科教文化,2011(7):195
  [2]张黎.商务汉语教学需求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3):55-60
  [3]孙静.以需求分析为导向的商务汉语教材主题研究[D].辽宁:大连理工大学,2010
  [4]辛承姬.韩国汉语教学的市场需求调研——以“商务汉语”课程为例[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66-172





想获取更多信息,或者咨询相关业务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SMR_gz

或者扫描下面二维码


微信平台二维码-50.jpg

好文章就要一起分享!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