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评价地方政府绩效的指标体系
2017年07月04日 | 作者: adminlin | 分类: 消费者满意度 |
本文通过制定群众评价地方政府绩效指标,旨在指导更多的政府部门科学地收集民意,系统化地对待群众对政府绩效的评价;同时,提高群众的参与性、有效性,将群众的意见变成政府提高工作质量的决策依据。
传统的政府绩效评估主要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评估,容易导致少数官员只唯上、不唯下,导致上级满意而群众不满意;容易导致官员片面追求少数被考评的指标,许多统计数据含有大量水分。因此,近十年来,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群众的意见,群众参与政府绩效评估也有了长足的进展,特别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等新理念后,各地政府纷纷探索群众评议政府绩效的方式。群众正在成为政府绩效评估的主体。
一、相关概念
1、政府绩效。在西方也称为“公共部门绩效”、“政府业绩”等。政府绩效可分为政治绩效、经济绩效、文化绩效、社会绩效等方面。
2、指标体系。是指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能够全面反映统计对象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互相联系的一套指标。指标体系有以下特点:①指标体系不是单个指标,而是相互联系的一套指标;②指标体系要切合统计任务的需要。
二、保证群众评议政府绩效有效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保证评议结果的客观公正性。
2、保证评估结果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
3、政府领导在运用评估结果时把握压力的适度性。
4、被评估部门根据评估结果提高回应的及时有效性。
5、最终使各相关利益群体都能够通过评估的过程真正受益。
三、建立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建立指标体系的目的必须明确。因为指标体系要符合特定管理任务或科研课题的需要。
2、指标体系内容必须全面、系统。这里所说的全面是针对一定管理任务或科研课题而言的。所谓系统,是指指标体系中所设的指标都围绕一个中心,而且各指标是互相联系的。
3、指标体系要层次清楚,联系紧密。为了适应认识由粗到细、由浅入深、由具体到一般的过程,往往围绕一个中心问题建立几个层次的指标体系。这里要强调的是,各层次指标体系必须避免庞杂无序、中心不明确。
4、指标体系要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1)要符合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2)每个指标都要有可靠的资料来源;(3)指标的计算方法要符合科学原则;(4)建立指标体系,要考虑利用电子计算机操作的要求,使之具有可操作性。
四、群众评价政府绩效的指标体系
1、确立评价指标体系。
(1)政务公开程度。政务公开主要的要求是使政府的工作内容公开化,将政府筹划的各项工作及进程予以公开,任何公民都可以通过特定途径,如政务公开栏、政务公开网络等进行查询、监督。政务信息本身就是政府信息的一部分,政务公开有利于政府信息的进一步透明化。
(2)公共产品供给充足程度。公共产品即没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产品,这两种特性决定了公共产品的供给主要是靠政府。不完全具有这两种特征的称为“准公共产品”,如公园、电影院。这里我们只研究公共产品。依靠政府力量供给的公共产品主要有:①公共工程,如兴建大中型水利枢纽、大规模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②公共教育,中小学九年义务教育、教育各部门所属各类学校的基建支出等;③社会保障,主要用于抚恤和社会救济福利事业、福利机构的建立和福利设施的建设、自然灾害救济等;④医疗保障,如健康宣传、传染病控制、基本医疗服务网络的建设等。
(3)依法行政程度。依法行政,就是行政机关自身的设立、运行都必须依据法律的规定并遵守相应程序,一切行政行为都要接受法律的监督,违法行政应承担法定责任。依法行政包括对依法行政的职权法定、法律优先、依据法律、程序合法、职权与职责统一的具体要求有明确认识,并在行政实践中严格遵循。
(4)办事效率。办事是特指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及机构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办理行政许可、行政审批的活动。
(5)政务服务态度。一般意义上讲,政务服务的概念不仅包括行政许可、行政审批,还包含人事、财务、出访等一系列行政机关工作。
2、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根据统计分布理论,对全部指标的标准化值按“部分等权”的方法逐级进行加权汇总,得到类指数和总指数。具体方法是: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政务公开程度”、“公共产品供给充足程度”、“依法行政程度”、“办事效率”、“政务服务态度”5个方面分别占总指数的1/5,若以100分表示总指数分值,则每个方面均为20分。在每个方面中,再按照类指标的个数进行均分;以此类推,二级指标继续平分上一级指标的权重。这种“部分等权”的权重设置方法,目的在于突出均衡与协调发展,体现出构成总指数的五大方面及其所包括的各项类指标均同等重要。三级指标的权重则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设置群众评价政府绩效指标体系。
五、设置该指标体系的创新点
1、在评价理念和指导思想上力求新的突破。运用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群众观,全面和完整地评价地方政府的绩效,提出在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职能转变大背景下,各级政府应如何有效履行职责、提高自身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将绩效评价与群众导向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绩效评价溶入到实际工作之中。
2、形成广大群众参与的格局。由于构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通过可量化的统计数据将民众满意度作为衡量政府行政效果的最终标准,使“绩效评价”具体转化成公众对政府工作的参与和监督,增强了公民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度。
3、评价方法坚持两个“结合”。通过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摆脱了单纯以统计数据表现政绩的做法。将统计客观指标与主观调查指标相结合,便于观察政府绩效的真实水平;通过对比使地方政府能够审视自身绩效水平的变化。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止“官出数据,数据出官”的腐败现象。
4、对评价指标数据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在统计数据的收集方式上,改变了原来由地方党委政府自说自话、自吹自擂的做法,所有数据均由群众提供,由统计部门对各部门提供的数据汇总、审核。这样既可以规范部门统计数据的采集标准和工作流程,又可以保证绩效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六、结论
通过对有关指标的比较分析,可以让群众对各地区政府绩效进行综合评价。但其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及方法是否科学,其指标的选择是否合理,都有待于在实践中不断研究和探讨。群众评议政府绩效将会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部门重视,同时也将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形成包括居民、投资者、政府内部工作人员等的多元评估主体,评估方式将会更多委托独立的第三方机构来进行,而评估内容的规范化和评估保障的法制化方面也会有新的进展。
想获取更多信息,或者咨询相关业务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SMR_gz
或者扫描下面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