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员工心理和谐状况调查分析与调适
2017年08月03日 | 作者: adminlin | 分类: 企业管理满意度 |
目前,由于多样化、复杂性社会发展趋势的影响,员工心理和谐已成为员工成长和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简要分析了员工心理和谐的基本内涵、特征和实践意义,并在深入企业基层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客观地分析了员工的心理和谐状况、影响员工心理和谐的表现及主客观因素,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员工心理和谐的理论分析
(一)员工心理和谐的基本内涵
员工心理和谐是指员工的认知、情感、意志等内心活动处于平衡自然、协调统一的状态,并对外界事物抱有平静适度、热情友善的态度;是员工善于协调自己与环境、自己与集体、自己与他人以及其他各种矛盾和利益冲突,始终保持平静、和谐、友善心态的一种境界;是员工心理以及直接影响心理的各种因素之间在总体意义上的协调统一、相对稳定的关系。概括地说,员工心理和谐是员工的一种积极、向上、健康的人生态度和生存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员工的生命充满活力,内心体验积极,社会适应好,潜能得以发挥,实现社会功能有效发挥。
(二)员工心理和谐的基本特征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说,员工的心理和谐状况具有鲜明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心理构成要素上的协调性。即员工个体内部心理和谐,是个体认识、情感、意志、个性等内部心理成分的协调统一。
为人处世上的理智性。一是人事心理和谐,即人在处理事情时的冷静、适度和乐观,善于“息事”。二是人际心理和谐,即人与人关系上的默契和融洽,善于“宁人”。
心理体验上的愉悦性。心理和谐的人也并非完人,日常工作生活中也有喜怒哀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的心理体验,但积极愉悦的体验仍占据着主导地位。
表征意义上的总体性。心理和谐的人即使能够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态,也有心理矛盾、冲突的时候,心理的某些成分之间也会有一定程度的不和谐。但他能将这样的冲突和矛盾控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和尽可能小的范围内。
持续时间上的稳定性。总体意义上的心理和谐在一定时期相对稳定地表现出来,甚至构成了一个人相对稳定的特质。
(三)员工心理和谐的实践意义
1.员工心理和谐是企业和谐发展的精神支柱。员工的心理和谐状态不仅事关员工事业的成败,也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只有在健康的精神和愉悦的心态下,员工才能很好地投入到工作中,真正将个人的成长融入到企业的发展建设之中,实现个人与企业共同进步。
2.员工心理和谐是企业和谐发展的重要标志。一个成功的企业,其员工的整体素质肯定是和谐的。员工心理和谐,就能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以积极的姿态领受任务,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才能更好地激发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地推动企业的和谐发展。
3.员工心理和谐是企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员工心理日趋现实、细密和复杂,员工的心理和谐时刻关系到企业的和谐稳定。只有员工心理和谐了,才能有和谐有序的内心世界,才能具备应对新情况、新问题、新形势所带来的各种心理矛盾、冲突和心理压力,才能不断增强员工应对不同变化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不断培养其应对岗位、企业和社会的适应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企业的大局稳定,促进企业和谐建设。
(四)员工心理和谐的理想状态
员工心理和谐的理想状态主要体现在个体和谐和集体和谐两个方面。一是员工个体的心理和谐。心理和谐的员工善于调节自己的心理,坦诚地看待外部世界和自我内心世界,能够愉快地接纳自我,承认现实,大度平静地生活工作和接受生活工作中的各种挑战,爱岗敬业,遵纪守法,乐于奉献。二是员工集体的心理和谐。心理和谐的员工集体能够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彼此包容,有凝聚力强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能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具有自尊自信、理性和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研究企业员工的心理和谐除了与企业员工群体遵循同一标准外,还应考虑企业的特殊性,在具体确立员工的心理和谐理想状态时,还应从综合认知能力、情绪稳定控制力、人际关系和谐、行动自觉果断、正确的自我观和适应社会生活等方面考虑。
员工心理和谐状况的实证分析
为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员工身体及心理和谐状况,笔者从员工个体、企业组织和社会环境三个主要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61份,全部收回261份。
(一)员工身体健康状况
从近三年员工健康查体情况来看(见图1),高脂血症、空腹血糖、高血压、乙肝病毒携带、肥胖症等主要疾病的发病率和抗“○”及类风湿因子异常呈逐年增长趋势。尤其是抗“○”及类风湿因子异常情况,2009年抗“○”及类风湿因子异常人数占员工总数6.4%,同比增长了2.5%,占一线员工总数的28%,其中一线员工有55人连续三年抗“○”因子连续异常,有4人患有股骨坏死疾病,这说明企业环境对企业一线员工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尽管轻度脂肪肝和关节炎患病率有所下降,但仍然占有一定的比例。员工普遍对此表示担忧和关切。
(二)员工心理和谐状况
从“当前你的心理状况总体评价”调查情况来看,认为“和谐”的员工占32.18%,认为“基本和谐”的员工占42.11%,认为“不确定”的员工占16.05
%,认为“不和谐”的员工占9.66%。总体上看,员工认为心理“和谐”、“基本和谐”的占74.29%,表明企业员工心理和谐状况总体上是好的,心理和谐仍处于主导地位。但还有25.71%的员工处于“基本和谐”和“不确定”之间仍未达到“基本和谐”以上的程度,其中有9.66%的员工心理不和谐。必须正视员工不和谐心理的存在,及时发现和解决好员工心理不和谐的问题。
(三)员工心理不和谐的表现
1.员工个体不适应的心理表现。针对“影响员工心理的个体表现”调查显示,认为“身体状况不佳”的员工占52.49%
,认为“情绪波动大”的员工占57.09%,认为“压力大,身心疲惫”的员工占70.5%。这些个体不适应主要表现在身体健康程度、情绪稳定状况、面对压力的不适应方面,如果处理不好,必然会产生心理问题。
2.与企业组织不适应的表现。从对“影响员工心理的与组织不适应的表现”调查来看,有72.41%的员工认为“薪酬、待遇不平衡”,52.87%的员工认为“职业发展渺茫”,36.4%的员工认为“工作不被单位认可”,
19.54%的员工认为“企业效益好,有依靠,无所谓”,67.82%的员工认为“有安全感,但存在顾虑”,32.18%的员工认为“享受不到‘主人翁’的权利,工作乏味,了无情趣”。这些情况,不仅会影响企业的和谐发展,也会影响员工个人的切身利益。
3.与社会环境不适应的表现。从对“影响员工心理的与社会环境不适应的表现”调查来看,认为“人际关系复杂、紧张”的员工占67.05%,认为“生活琐事困扰”的员工占64.37%,认为“工作环境较差”的员工占46.36%,认为“适应能力低”的员工占17.24%认为,认为“受生活事件影响”的员工占12.75%。这说明员工对当前的人际关系、生活环境、工作环境等问题缺乏一定的适应性。
员工心理和谐影响因素分析
(一)个体因素的影响
1.身体因素。主要表现是身体状况不佳或不适。一是由生理失调引发的个体各个方面的不良反映,常常伴随着一些躯体症状,如失眠、食欲不振、头疼恶心、心动过速等症状。二是因患高血压、脂肪肝、关节炎、抗“○”及类风湿因子异常等病症,引发担忧、焦虑、抑郁、不安等躯体症状。
2.情绪因素。主要表现是日常情绪波动大。情绪往往代表着人的喜怒哀乐,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充分展示人的心理是否愉悦。有周期性消极情绪的人,自我稳定控制能力低下,经常出现生活兴趣减退、动力缺乏、活力丧失以及烦躁、懒惰、悲观等不良现象,易引发心理问题。
3.压力因素。主要来源于思想压力、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在现实生活中,持续性的思想压力得不到舒缓,会让人的精神疲劳;繁重的工作压力得不到释放,会使人身心疲惫;繁琐而复杂的生活压力不能及时理顺和平衡,会让人无所适从。如果不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缓解、控制和消除压力,就会导致人的内在心理无法协调统一,精神压抑,工作生活了无兴趣,极易出现心理问题,导致心理不和谐。
(二)组织因素的影响
1.失衡心理因素。主要表现是薪酬和待遇问题。薪酬、待遇对员工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保障、激励上,这是员工最关心的利益。尤其是企业员工反映突出,一方面因企业政策导致的“同工不同酬”现象仍不能为大多数企业员工所接受和认同;另一方面,企业员工享受的政治待遇与正式员工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企业420多名企业员工中仅有一名是共产党员,致使员工产生不满足和不平衡的心理。
2.倦怠心理因素。主要表现是个人职业发展问题。从调研和座谈情况来看,员工在职业发展方面的感受、矛盾和困境主要有:一是所从事的职业与专业或兴趣矛盾,与员工原有的价值观念形成了落差,致使职业不被认同,让员工感到焦躁不安。二是成就感缺乏,事业有成是员工人生中的一个核心的层面,如果得不到满足,容易产生强烈的挫折感,往往让员工找不到工作的价值感,看不到职业进步或上升的空间和希望,从而在工作上不思进取。
3.自大心理因素。主要表现是过分的夸大自我。究其原因:一是把权利和成绩理想化,过分夸大自己行使的权利,过高估计自身成绩,用理想中的标准来衡量现实生活中的权利和成绩,对自己已获得的民主权利和企业认可的成绩视而不见,造成理想期望与现实状况矛盾;二是过分高估自身技术、能力和水平,有高就的欲望和愿望而不能实现,造成心理不平衡;三是不满足于现状,认为自身能力和智慧得不到认可和肯定,既想凭自身技术和实力调走或离职他就,又对自己没有信心,瞻前顾后,缺乏激情和动力,导致心理不和谐。
4.依赖心理因素。主要表现是满足于企业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对企业改革发展的承受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比较差,存在着依赖企业、依赖上级的思想,总认为“只要企业效益好,自己干什么都无所谓”,缺乏竞争意识、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对工作缺乏进取心,导致员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责任意识降低,不仅影响其自身的发展,也阻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5.惧安心理因素。主要表现是对自身安全仍存顾虑。这不仅是员工的安全期望,也对企业保障员工人身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石化企业工作的员工表现尤为突出,每次出海时都处于复杂的安全紧张状态,做事需要小心翼翼;下平台后还需采取各种形式无规则地进行精神释放,很难让自身精神和心理趋于平衡。
(三)社会因素的影响
1.人际关系因素。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适应问题上。工作关系、家庭关系、友情关系以及熟人关系等适应问题无时不在影响着员工的心理,是影响员工心理和谐的一个重要方面。员工常见的人际关系问题表现在:工作上同事之间的争斗、上下级之间的压力与对抗,繁多的家庭琐事及家庭危机,不经意间发生的同学、同事及邻里摩擦、误会或打架斗殴等。如果员工与经常接触的人不能协调好关系,久而久之便会产生孤独、无助、苦恼、郁闷、自卑等不良心态,导致负面情绪。
2.生活事件因素。主要是指日常生活琐事及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的变化,尤其是一些突然变化的事件,诸如家人死亡、失恋、离婚、天灾、疾病等。生活事件无论大小、轻重急缓,时刻都在影响着员工的心理健康,是影响员工心理和谐的一个主要问题。一旦被生活琐事缠身,或者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不幸事件、严重事件以及突发事件太多,员工的躯体和心理状况就很容易受到影响,进而引发许多不良的心理反应和情绪,甚至波及到他人。
3.工作环境因素。主要表现在员工对所处工作环境的相对认知程度和需求上。工作场所是员工在实际生活中最为具体、直接的社会环境,好的工作环境会让人心情舒畅,差的环境如设备简陋、存在安全隐患、噪音污染、油气污染等有可能使员工失去安全感,产生厌恶、抵触、恐惧等复杂的心理和情绪,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下,极易导致心理不和谐。
员工心理和谐调适策略
(一)坚定理想,以信念引领员工实现心理和谐
重视和加强员工心理和谐建设,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员工坚定理想和信念,以员工心理和谐促进员工行为和谐。
1.以信念引领心理和谐。随着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多样化步伐的加快,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诱惑容易使人浮躁、迷失方向。员工只有切实加强学习和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提升自身综合认知能力、社会洞察力和政治辨别力,才能用正确的理想信念消除思想和行动上的困惑,不被眼前的表面现象所迷惑,才能保持积极、健康的和谐心理。
2.以信念承载心理和谐。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往往始于信念的缺失,进而心理失衡,在关键时刻辨不清方向,立场不坚定,甚至断送自己的前程。因此,员工只有坚守正确的信念,自觉遵守社会规范,用信念和社会规范来鞭策自己,约束自己,才能经得住各种考验,保持优秀的本色。
3.以信念推动心理和谐。信念是推动员工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最根本、最持久的动力。拥有正确的信念也就拥有了永久不懈的斗志、百折不挠的韧性和高度的责任心,才能够满怀激情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在当前实现“企业大调整,公司大发展”的新时期,员工只有坚定正确的信念,正确认识和把握企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积极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主人翁作用,才能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注重引导,通过自我调节实现员工心理和谐
自我调节是员工认清自我,发展自我,始终保持积极向上、自然平和的和谐心理,坦然面对生活,平静地迎接各种挑战的有效途径,是员工心理和谐之源。维护和促进员工心理和谐,必须时刻注重自我调节。
1.引导员工认清自我。只要员工个体内部心理和谐了,在对待和处理问题上才能更加清醒,才能将自身置于企业发展的大局中去审视,经常省察内心世界,不断客观公正地修正自身思想和行为上的偏差,明确自身人生定位与发展道路,以最佳的状态脚踏实地的工作。
2.引导员工把握自我。实践证明,能够把握自己的人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创造人生的奇迹。在对待个人职业发展的问题上,有的员工脚踏实地,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技术平台,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得到了企业的认可和肯定;有的员工目标不明确,总感觉受压制,牢骚满腹,导致意志消沉,一事无成。
3.引导员工超越自我。学会超越,不是放弃自己的理想追求,也不是对事业、工作、生活漠然,而是看淡金钱名利,消除压抑、自大和依赖等不良心理,奋勇争先而不计较名利得失,品德高尚而不孤芳自赏。只有超越自我,才能正确面对和处理所面临的压力和困难,以满怀的信心、饱满的热情、高昂的斗志和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到各项工作中去,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
(三)加强心理调适,用疏导的方式实现员工心理和谐
心理教育和心理疏导是全面提升员工心理素质、加强沟通与交流,促进员工心理和谐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员工心理和谐基础。维护和促进员工心理和谐,必须建立心理教育和疏导机制,常抓不懈。
1.加强心理调适,引导员工常怀和谐之心。引导教育员工常怀感恩之心,感恩自然,感恩社会,感恩家庭,感恩提供热心帮助、无私支持的人,用爱心奉献社会,奉献企业。引导教育员工常怀宽容之心,学会欣赏他人,尊重他人,爱护他人,升华自己的人格。引导教育员工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之心,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首创精神,积极主动开展工作。
2.强化心理疏导,引导员工心理和谐。普及、宣传员工心理健康知识,有针对性地开展员工心理援助活动。创设员工心理健康娱乐场所,开展心理宣泄和心理娱乐活动,使员工积累已久的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有宣泄的机会。完善员工心理疏导、危机干预和预警机制,针对特定的员工群体,动态跟踪评估,及时发现员工不和谐心理,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将其消除在萌芽中。
3.加强沟通交流,打造员工心理和谐。开展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和质询,引导员工群策群力,爱岗敬业,共谋企业发展大计,共享企业发展成果。积极搭建员工利益诉求平台,畅通员工心理及利益诉求渠道,让员工的心里话、各种情绪及利益需求有处可说,有地方可以倾诉。建立员工利益诉求处理机制,及时、正确地处理员工的各种利益诉求,耐心疏导、协调和解决员工的利益冲突。
(四)注重关怀,通过组织温暖实现员工心理和谐
人文关怀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它要求关注人的生存状况,维护人的尊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维护和促进员工心理和谐,必须注重和坚持人文关怀。
1.坚持人文关怀,关注员工的心理和谐。关注员工的理想、信念、价值和情感,为员工尽可能多地提供教育、培训、发展、晋升机会。保障员工平等地拥有获得正当利益的权利,正确处理不同员工群体的利益关系。将人文关怀贯穿、渗透于员工工作、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深入基层,体察民情,关注员工的冷暖,有效地解决员工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心理困惑和不良心理状态,帮助员工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心理和谐。
2.重视优化环境,激发员工心理和谐。一是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从人体舒适度的需要出发,给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二是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开展培训、讲座和拓展训练等方式,向员工传授多方面的知识和成功的案例。三是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时刻关注、关心和解决好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增强员工的安全感和较为稳定的就业心理。
3.建设和谐文化,促进员工人际和谐。一是积极引导人们树立和谐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培育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二是加强人际关系理论、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人际认知和处世能力。三是加强员工的自身修养和锻炼,引导员工正确认识自己与社会、家庭、组织和他人的关系。四是协调构建企业内部和谐的人际环境,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和谐建设。
想获取更多信息,或者咨询相关业务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SMR_gz
或者扫描下面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