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务大数据发展全景图
2016年09月30日 | 作者: adminlin | 分类: 公共服务满意度 |
2015年8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将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推动资源整合并提升治理能力,推动产业创新发展以及强化安全保障共同作为促进大数据发展的三项主要任务。随着我国大数据产业的飞速发展,聚集发展效应开始显现,政务大数据发展迎来全新发展局面。
历史篇:电子政务、政务云、政务大数据
自20世纪80年代末中央和地方党政机关建立内部信息办公网络开始,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经历了“机关内部办公自动化–管理部门的电子化工程–全面的政府上网工程”这一过程。其中,以2002年国家提出建设电子政府为时间节点,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电子政务迎来高速发展时期。
《2016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电子政务发展指数(EGDI)为0.6071,排名第63位,相较于上一次调查上升7位,目前中国电子政务水平已处于全球中等偏上水平,特别是在线服务指数上升到29位(指数为0.7681)。《2016中国城市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城市电子政务发展指数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为广州、北京、深圳、厦门、上海、杭州、青岛、温州、绍兴、成都。
政务云建设的基础是云计算。政务云应用集中在公共服务和电子政务领域,即公共服务云和电子政务云。2011年12月,国家工信部颁布《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将建设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2013年2月20日,工信部印发《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指南》,明确了政务云顶层平台设计的各项标准。同年,工信部主导开展18项政务云平台标准的制定,目前已有59个地方开展了政务云平台的试点工作,部分省市政务云平台已投入使用。
自2012年国务院正式明确提出大数据产业化的政策之后,各省市级政府纷纷出台各自的大数据行动计划,积极培育大数据。2015年国家对大数据的关注进一步升级,政策频出,大数据发展政策环境呈现良好态势并提出标准体系的建设。
从电子政务的发展历史阶段上看,以大数据的大发展为背景,电子政务也已逐渐进入到数据整合和应用阶段。在彻底实现了数据的云化与统一之后,部门壁垒与数据割裂将被打破,数据最终得以互联互通,数据资产可以实现再利用,统一数据也将成为政务云发展的高级形态。
表1对我国地方政府的大数据政策和规划进行了梳理。我国正呈现以政府为主导,带动其他社会主体共同参与,实现公共价值共生的大数据发展局面。
社会篇:政务大数据产业链与生态圈
政府数据的开放将对全社会带来深远的影响,政务大数据产业链按上、中、下游可以分为数据拥有与制造、数据加工和使用以及大数据服务提供三个板块。如图1所示,在早期阶段,政务大数据的开发利用主要集中在业务办理数据、统计调查数据和物理采集数据上。随着政府业务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领域广泛和深入的应用,互联网交互数据在海量增长,价值有待挖掘。
产业链的中游是数据的加工和使用。数据再利用的基础,一是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除了实现在政府各下属机构之间、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及政府部门和垂直行业之间的各种数据的共享利用,这一过程还将涉及很多具有社会数据的企业,比如电商、社交企业、电信行业等,他们可以利用自身的数据优势,结合政府开发的数据进行再次融合,开发满足不同需要的社会产品和服务。数据的加工和使用,涉及很多具有专业技术的企业,为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等企业带来利好。
各地方政府在产业链上游属于数据的拥有者,收益最大;同时政府也属于产业链中游的数据使用者,对政府内部的管理促进收益也很明显;最终在产业链下游实现智慧能力服务提供,做到科学决策、普惠民生,将直接促进当地整体GDP规模的提升。
如图2,政务大数据生态圈是一种基于大数据精神和模式,共融、共享、共生、共赢的生态圈。这一生态圈从运行机制上分析,主要包括技术支撑平台、运行保障机制和数据构建三个部分,隐含的生态链条上包括数据源、数据分析及数据应用,所涉及的主体包括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公众,可以说影响到社会和大众的方方面面,是一个立体的、完整的生态环境。
过去十多年来政府投资建设大量电子政务系统,后台积累了海量数据,这些数据和公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政府所掌握的数据使其成为国家最重要的信息保有者,有70%-80%的核心数据存在于政府的后台。数据构架的核心在于对政务大数据的整合,通过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大数据耦合,发挥各个参与主体的优势资源,最终达到战略协同与聚力共赢。
经济篇:应用分析与前景
政府大数据市场空间很大。据《2016中国大数据交易产业白皮书》统计,2015年,政府大数据应用市场规模达到16亿元。预计今后的2~3年内,政府大数据应用市场规模将成倍增长,2020年政府大数据应用市场规模将达1907.5亿元。
目前政府大数据市场正迎来历史最佳政策环境,政府大数据产业链也在逐步完善,国内各地方政府各种类型的大数据库逐步都将得以建立。在此基础上,大数据在细分行业和垂直领域的应用或将成为驱动市场继续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交通、医疗、安防等都将是政务大数据首先迎来落地的垂直行业。图3对政务大数据的应用分析进行了说明。
大数据分析是智慧政府建设的基础之一。大数据分析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多维剖析,可以比较准确地掌握政府服务和管理的变化动态,发现公众新需求。有效支持决策科学化、治理精准化、商事服务便捷化和安全保障高效化,为智慧政府建设提供坚实基础。
高效的决策是建立在对对象的客观全面了解基础之上的,大数据的应用恰恰为此提供了重要支持;政务大数据的高效利用,还将推动有关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将市场监管、检验检测、违法失信、企业生产经营、销售物流、投诉举报、消费维权等数据进行汇聚整合和关联分析,统一公示企业信用信息,预警企业不正当行为,支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和服务,提高监管和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借助大数据实现政府负面清单、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的透明化管理,完善大数据监督和技术反腐体系,推动改进政府管理和公共治理方式。
结合新型城镇化发展、信息惠民工程实施和智慧城市建设,以强化大数据应用市场化为基础,引导鼓励企业和社会机构开展创新应用研究,深入发掘公共服务数据,将在城乡建设、人居环境、健康医疗、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劳动就业、社会保障、质量安全、文化教育、交通旅游、消费维权、城乡服务等领域形成大数据应用示范案例,推动传统公共服务数据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可穿戴设备等数据的汇聚整合,开发各类便民应用,从而实现公共资源优化配置和服务水平提升。
如贵州省2014年启动的“云上贵州”平台的建设,目前已经取得了良好成效。省网上办事大厅已实现省市县三级审批服务部门全部入驻,初步实现“进一张网办全省事”的大审批服务格局。
政府在履职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数据资源,虽然从数据量的角度来看它比社会经济生活中产生的数据相对较少,但政府大数据的价值密度比社会数据资源价值密度高出许多。这决定了政务大数据将是一个巨大的金矿,首先,政务大数据应用市场生态环境的构建将会有众多厂商参与其中,政务大数据应用与平台建设分开招标或将成为趋势。通过建设大数据平台而获得政府客户的黏性是其参与政务大数据建设的主要目的之一,大数据应用基础之上的政务数据衍生业务最具高附加值。
大数据交易也已迎来发展的巨大空间,一方面大数据作为新时代的资产已经为社会所公认,贵阳大数据交易所2015年已正式运营,截至2015年底,已经接入100多家大数据公司,接入数据总量超过10PB,交易所发展会员300多家,交易额突破6000万元。预计到2020年,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将形成日均100亿元的数据交易金额。另一方面,大数据能够精准洞悉事物规律和描述个体特征,从而能够一定程度上准确预测未来个体行为和事物发展趋势,随着大数据在提升企业效率和盈利方面的作用日益明显,对于官方数据的利用将是未来大数据交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想获取更多信息,或者咨询相关业务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SMR_gz
或者扫描下面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