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服务满意度 > 正文
阅读量: 1,314

我国政府绩效管理探析

2017年09月27日 | 作者: adminlin | 分类: 公共服务满意度 | 

  随着新的行政环境的形成、旧的管理问题的积累,传统绩效管理在评估方法、评估手段、评估指标等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对绩效管理进行重新思考已迫在眉睫。而在分析的过程中,却存在不同的视角,但就目前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的具体特征而言,“企业家政府理论”无疑是必要选择之一。运用企业家政府理论指导政府绩效管理,就是从思想层面、组织层面、技术层面入手,树立新观念、建立新制度、培养新人才、开拓新方法,为传统改革指明新的方向,为深化改革增添新的动力,建立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众的良性互动关系,并在此基础上优化政府绩效管理,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塑造新的政府形象。


  “企业家政府理论”强调用企业家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顾客意识、成本意识、质量意识、竞争意识、市场意识、效率意识、创新意识等价值观念,通过引入企业管理中的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如战略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绩效管理、人力资源开发、项目管理、市场竞争机制和民营方式等,把政府重塑为一个能够有效运作、适应社会各方面发展要求的政府。这体现了政府管理的新思维,标志着21世纪政府治理理念的一个根本性变革。对我国的绩效管理实践而言,该理论在很多方面是不乏启发意义的。从政府绩效管理与“企业家政府理论”的关系来看,“企业家政府理论”是实现政府管理高绩效的有效途径。政府绩效管理是实践“企业家政府理论”的重要领域,二者重要结合点在于实现高的行政效率。


  1我国政府绩效管理概述


  绩效管理始于绩效考核。在我国,绩效考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可见,绩效考核很早就在实践中受到了重视。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新中国成立初期―20世纪80年代,初步实践积累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90年代末,初步探索阶段;2000年―2003年,研究拓展阶段;2004年至今,研究的细化和创新阶段。至此,我国的政府绩效管理已初成体系并具有符合中国国情的深刻内涵。同时,政府绩效管理的内涵在每个阶段的侧重点虽然不同,但从引进到发展、从一个阶段上升到另一个阶段,政府绩效管理在我国的发展与完善存在两方面的原因。


  1.1我国政府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的范围的扩大


  政府管理理论经历了全能政府、守夜人政府、有限责任政府等几个阶段。在每个阶段,政府的职能、权利、责任都有所不同,因此政府绩效的表现形式也各有差异,衡量标准与方法也不尽相同。随着我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角色定位的不断变化,单纯把效率作为政府评估的综合性最终尺度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与政府的行为价值取向也已经大相径庭,确立什么样的政府管理理念,成为政府绩效管理与改革的核心问题。建立一个能够科学评估、有科学指标体系、对评估结果能够回应的责任政府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政府改革的大趋势,中国的政府改革同样不可避免。


  1.2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环境初步形成


  根据里格斯的行政生态学说,可以把世界上主要国家按照社会的专业化程度大致分为三类:农业社会的行政生态或称融合型公共行政生态,过渡社会的行政生态也叫棱柱行政生态,最后是工业社会的行政生态,亦称衍射型的行政生态。不同行政生态有不同行政制度,所以在新的制度实施时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考虑行政生态与行政制度是否相互适应。高度专业化的行政生态是社会进行政府绩效管理并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工业型的社会具有高度的社会流动、完善的社会规范、发展良好的职业制度和平等的阶级制度”,具体来说,就是公民参与机制、地方自治制度、社会和政府行为的高度法治。而这些条件我国正在形成和完善。


  2我国政府在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原有的行政审批制度是导致绩效管理混乱的根本原因


  行政审批是指行政机关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出的申请,经过依法审查,采取批准、同意、年检发放证照等方式,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认可其资格资质、确认特定民事关系或者特定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行为。但随着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化,我国现行行政审批制度已进入困境,成为政府部门优化绩效管理的制约因素,具体表现在:首先,重审批轻监管、名目繁多。事无巨细,这严重影响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其次,审批设定管理不严、职责不清,“人治”色彩浓厚,缺乏必要的理性因素,影响绩效考核的有效执行。再次,缺乏时限限制。有些行政审批项目手续繁、周期长、随意性较大、透明度不高,缺乏明确的条件、步骤、时限等规定,导致行政审批时间过长,影响绩效信息的及时反馈与纠正。最后,监督机制不健全、缺乏法律依据,行政审批成为“权力寻租”和腐败现象滋生的温床,这些都严重影响政府的公共形象,影响绩效管理过程与结果的合法性。


  2.2行政人员素质不高,是导致政府绩效管理水平低的又一重要因素


  行政人员素质不高,一方面是因领导者自身素质不高、战略判断能力不强而不能有效把握绩效管理的实质,使绩效管理流于形式。另一方面也有因为工作人员自身能力有限,不符合组织要求,难以将绩效管理各项指标、原则、步骤、程序执行到位造成的。行政人员的素质不仅仅体现在文化教育程度上,更体现在敬业精神以及综合能力等方面。在上世纪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前,政府人事管理遗留下来的诸多问题,如没有建立合理的考试录用与人事选拔制度,造成在人事管理中出现任人唯亲,任人唯钱现象。通过这种途径进入公共部门的人员无视公务员纪律,不服从集体意志,以自我为中心,骄横而又无能,更谈不上敬业奉献,为人民服务。


  2.3监督机制不健全造成政府绩效管理难以保证


  首先,监督主体缺乏必要的法制保障和权威性,不能有效的控制和约束监督对象的行为。监督主体缺乏应有的权威性与独立性,使绩效管理取决于政府领导人员的个人意志,成为领导人员的附属物。其次,监督制度自身缺乏科学性、系统性,造成绩效管理的步骤与程序无法可依或有法不依。有些监督制度在实践中缺乏可行性,导致失败,损害了自身的严肃性。有些制度缺乏整体性,在执行中存在漏洞,使得操作起来难以把握。还有一些监督制度过于概况,有禁止无处罚,监督成为制度合法化的形式,没有实质意义。最后,行政监督法律不健全,我国目前缺乏有效和操作性强的行政监督法,导致行政监督不能得到有效的法律支持,绩效管理缺乏必要的透明度。


     3我国政府提升绩效的路径


  3.1健全绩效管理的法律和制度,实现制度化、法制化


  现代企业通过专业化分工,来分清各自的责任和配置相应的权利。在企业中绩效体系一律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起草,按照董事会制定的企业目标,人力资源部门通过目标管理的方法,分别制定各个部门的分目标和个人目标并以部门规章和职位说明书的形式,交由董事会批准。董事会批准后,人力资源部门以此作为考核部门和员工的绩效标准,从而保证绩效体系的完整性与权威性。在缺乏统一部署的情况下,自发和半自发是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的现实特征,政府依据本身管理需要设计评估的内容,没有客观的衡量标准,制度化程度低。要实现政府绩效持续改进,就应该借鉴企业管理中目标管理技术实现政府绩效管理的规范化。


  3.2注重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开发,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


  行政人员是行政管理的主体,他们的素质如何、积极性如何、行政观念如何对行政效率具有绝对性的影响,也是建设催化作用的政府、社区拥有的政府、竞争性政府、有使命感政府、讲究效果的政府、受顾客驱使的政府、有事业心的政府、有预见的政府、分权的政府、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的关键。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兴起于二十世纪中叶,是对各级政府人事管理理论的范畴的拓展,将政府部门的人事管理实践推向了更加科学的阶段。人事行政是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为基础,以国家行政组织为研究的主体,研究政府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对政府部门的人力资源进行规划、录用、任用、使用、工资、保障等管理活动和过程。而这些活动与过程是否合理直接影响行政人员的行政观念与能力素质,一个具有服务意识和高超技能的政府工作人员,在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必然能够将党和政府的政策贯彻到工作中去,降低培训与执行成本,提高行政效率与绩效管理水平,引导政府向“讲究效果的政府”迈进。


  3.3培育NGO、NPO,提高社会的参与度


  培育NGO、NPO,强化监督、重视竞争,是坚持执政为民、坚持依法行政、激活政府活力、做好政府工作的根本保证。只有政府处于被监督状态,政府才不会懈怠,政府工作人员才不敢徇私枉法、滥用手中的权力,真正的按人民群众的意愿从事管理,增加人民的满意度、幸福度,提高政府绩效管理的效度。同时,政府自觉接受监督,才能更好地聚民意、集民智、凝民心,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真正的按客观真理从事管理,增加人民的信任度、放心度,提高政府绩效管理的信度,也才能保证行政机构清正廉洁。培育NGO、NPO,正确发挥他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的正确作用,承担政府转移的部分公共管理职能,是各级地方政府适应“小政府,大社会”的必然选择,将竞争机制引入政府绩效管理中,通过内部竞争提高行政人员个人绩效,通过外部竞争提高整个行政组织的绩效,使各个市场主体和公民在有序的政治氛围中民主的参与各项公共管理,落实人民当家做主的实质,同时,扩大了绩效管理的参与主体,使绩效考核更加客观、公正、真实、务实、高效。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绩效管理已然成为政府必须作为的关键领域。而基于“企业家政府理论”的视角来引导各级政府绩效管理的实践就是通过从思想层面、组织层面、技术层面借鉴企业,重塑政府形象,使之成为具有服务意识、创新精神、成本意识和顾客至上意识的政府,改造传统运作模式,使公共行政从传统官僚制向现代弹性化组织体制转换。在这个角度,既非将政府进行企业化管理,亦非政府官员都要具有企业家的具体品质,而是运用企业家的普遍观念在政府中树立新的管理观念、建立新的管理规则、培养新的政府官员、应用新的政策工具与方法,为取得良好的政府绩效奠定必要基础,使未来政府更具有活性、回应性,使政府决策更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在现阶段,我国政府绩效管理还不太完善与科学,但各国绩效管理实践表明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创建有限型政府;借鉴优秀企业的运作经验,建立廉洁、高效型政府;强调顾客取向,以公众为本位,建立服务型政府。在上述“三个政府的框架”内,我国政府绩效管理才能迈入更加科学的新阶段。



想获取更多信息,或者咨询相关业务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SMR_gz

或者扫描下面二维码


微信平台二维码-50.jpg

好文章就要一起分享!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