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务公开问题调查研究
2017年09月28日 | 作者: adminlin | 分类: 公共服务满意度 |
随着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加快,公众参政议政意识也在不断提高,政务公开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政府作为社会资源中心,其信息化进程影响政务公开的程度。电子政务成为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提升政府公信力,提高行政效率的主要平台。
一、电子政务和政务公开
(一)电子政务
1.电子政务的涵义。本文所说的电子政务,是指政府以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为载体,打破传统各行政部门界限,将管理、服务等进行网络集成,构建一个虚拟的电子化平台,实现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优化重组,实现政府机关内部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政府和社会的双向信息交流,超越时空限制,形成优质、规范、透明的政务服务。
2.电子政务的特点 。一是以信息通信技术为基础,软硬件技术为支撑;二是实现“电子”和“政务”的结合,形成新的政务处理方式,作到实时信息共享;三是以流程重组和创新政务为目的,主要以电子为载体,实现政府机构改革、改善和创新政务管理。
3.电子政务和传统政务的差异。传统政务具有成本高昂、信息失真、结构复杂、流程繁琐的特点,与电子政务相较,具有二个方面差异。
(1)办公手段不同。
(2)业务流程不同。
(二)政务公开
1.政务公开的涵义。政务公开指广义的具有行政职能的政府机关或社会组织,根据公开管理规定和公众需求进行政务公开,以促进公众民主权利的实现,从而促进权力运作公开有序。
2.政务公开的特点。公开性。这是政务公开的首要特点,要确保一定范围内政务的公开性。
(三)电子政务对推动政务公开的重大意义
节约行政成本,有效遏制腐败。电子政务实现政府信息资源高度共享和价值利用,政府部门要针对民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进行公开,形成有效监管平台,促使公共事务“阳光作业”。
二、青白江区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务公开举措及初步成效
(一)开通电子政务,搭建公开网络平台
表1:青白江区2009-2013年度政府信息公开部分指标对比数据(略)
从表1中数据可以看出,2009年到2013年5年,政府主动信息数翻了一倍多,政府信息咨询数增加了5倍,其中主要通过公开电话和服务窗口咨询,以窗口咨询居多,数目增加了7倍多。
(二)创设精品栏目,打造青白江区名片
“区长信箱”作为区上亮点工作,由应急办负责,接到群众来信,发给相关责任单位及时处理,如政务公开问题反应给“政府办信息公开科”、办事服务事项反应给“政务中心”,对每个问题都仔细斟酌一一解答,群众满意度非常高。
(三)增加投入力度,力促基层政务公开
升级改造全区120个村(社区)网络带宽,将带宽由原来的1M扩宽至8M,新增网络经费20元/点/月,由原来的每月60元/点/月增加至80元/点/月,确保全区各村(社区)政府信息公开查询点和基层公开综合服务监管平台建设网络畅通。
三、青白江区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务公开存在的问题
(一)网站建设运维资金不足,专业技术人才短缺
根据实地调研和在线调研结果看,政府部门待遇偏低,专业技术人才不愿服务或服务不长久,造成工作环节复杂,效率低下。政府网站建设主要由区经信局工作人员开展,每个部门人员很少,而多数人员都是“半路出家”,只能解决最基础的问题,缺乏专业策划、美工、营销、宣传推广以及纯技术(编码等)人才。
(二)政务公开内容相对陈旧,公开深度广度不够
根据实地调研和在线调研结果看,政务信息公开主要为原始信息、孤立分散性信息、工作总结行政类信息,而随时加工整理、学习共享、互动交流动态反馈信息较少。目前,政务公开内容深度问题属于全国性的普遍问题,区电子政务水平仍处于初期水平,信息的完整性、实用性、公开性、及时性都不能达到公众预期,信息公开质量不高,避重就轻。
(三)公众缺乏政务公开认知,网站推广力度不足
由于公众对政务公开缺少基本认知度,对自身享有的政务公开知情权、救济途径、参与并监督政务活动等权利知之甚少,主动要求公开政务的意识仍处于萌芽状态。
四、完善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务公开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资金投入,大力引进人才,强化业务培训
加大网站建设和维运资金投入,引进先进设备,加大互联网出口带宽,建立统一完善的政务管理信息系统,做好信息采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使用。选择信誉度、知名度较高的第三方专业机构,提供资金用于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主要解决专业技术难题,尤其是网络安全系统维护。
(二)提高公开意识,改善管理体制,严格监督考核
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意识,树立“人民公仆”的权力观,由被动公开到主动公开,由官本位到民本位的行政观转变,正确认识政务公开对实现公众知情权和参与权的重要性,主动适应信息化时代要求,充分认识到公职人员自身信息素养对国家信息化发展的关键作用,做到“应公开、尽公开”。
(三)完善公开制度,引导公众参与,提供个性服务
以2008年《成都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四川省关于县(市、区)政府门户网站绩效评估指标、办事服务基础指标为依据,完善公开制度,规范公开范围和程序,界定保密事务,明确公开主体对保密以外事务拒绝公开的举证责任,规范运作程序,对依申请公开的程序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正确行驶自由裁量权。
想获取更多信息,或者咨询相关业务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SMR_gz
或者扫描下面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