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大数据热的冷思考
2018年04月19日 | 作者: adminlin | 分类: 公共服务满意度 |
需从完善政务大数据管理体制机制入手,做好四类工作,才能防止数据滥用。
在大数据热潮下,大数据技术从互联网行业应用逐步向电信、金融、工业各个领域进行扩张,产生了巨大的社会价值和产业空间,现在已经进入政务领域,并掀起一股热潮。
但无论是数据的多样性上,还是应用需求的复杂性上,大数据在政务领域的应用,与互联网行业等其他领域的差异较大,应用难度也比较大。
在相关体制机制未完善、思维方式未转变、大数据基础设施未健全的情况下,匆匆上马的政务大数据项目存在资源浪费严重、数据滥用等现象。
大数据项目多现资源浪费
首先,在应用数据管理决策思维尚未形成习惯的情况下,一些地方政府建立了一些信息系统,如领导辅助决策信息系统。但领导们还是比较习惯采用传统方式来管理决策,而很少使用该系统,造成利用率低、财政资金浪费。
比如,根据某市IT运维监控系统对某些单位2012~2014年IT设备利用情况监控统计时发现,某些应用系统服务器CPU利用率平均值基本处于10%以下,有些甚至趋近于0。与此同时,为了支撑整个机房的正常运维,需要大量的能耗。
其次,由于各单位在不同时期先后建立起一些各式各样的业务系统,由不同厂商建设运维,加之多年来需求的不断变更和升级改造,普遍存在着系统与技术文档“两层皮”、系统与实际业务流程不匹配、功能与接口错综复杂难以把控、数据标准化程度差、业务系统和数据安全隐患高等问题。
总的来说,就是技术管理不到位,导致单位的业务系统、数据资源被最初承建系统的厂商所“绑架”,每年需要多付出高额的运维费用。
比如,某市部门业务系统每年运维和系统升级改造费就高达1.2亿元,还曾出现过企业员工利用能够进入系统的便利条件修改系统内部信息从而获得非法利益的情况。
第三,对于呼吁数据开放共享的市场和企业来说,在数据产权界定不清、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尚未健全、企业内部自律不足的情况下,一些互联网企业急功近利,利用各种手段非法收集、分析。和传播网民隐私数据问题严重,还有用户数据所有权、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对此,笔者认为,在如今的政务大数据“热”下,政府既要抓住“大数据”应用快速发展的机遇,顺势而为;又要冷静研究政务大数据应用发展战略和路线图,大数据应用从基础起步,以确保大数据在政务领域应用健康发展。
具体来说,一是建立完善的政务大数据管理体制机制;二是健全政务数据资源管理政策法规;三是政务大数据应用的基础设施与支撑平台建设;四是做好政务大数据应用推进及产业对接。下面就上述问题逐一进行说明。
完善政务大数据管理体制机制
我国目前分块、分段、分条、分类的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信息采集重复、政府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困难、政府信息使用服务效率低等问题。因此,需要做必要的调整,以适应政务大数据应用需求。具体是:
第一,强化各级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总体统筹责任,进一步明确信息化与信息资源管理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即信息化部门的职能要从提供信息化技术支撑逐步向信息管理、数据统筹方向转化,信息化基础设施的运维等工作可以外包。
第二,政府部门要强化对本部门信息资源的主体责任,做好内部数据统筹管理,统一做好数据采集、共享、开放、利用与信息化工作、标准化工作。如北京市一些政府部门已把内部信息管理的职能赋予了信息中心或专门成立信息处。
第三,强化政务信息资源生命周期管理的工作机制、创新管理模式。政务信息资源既然是重要的政府资产,除了常规的行政手段外,考虑对政务信息资源实施资产管理。
健全政务大数据政策法规
目前,电子政务发展到政务大数据应用阶段,更加强调的是数据开放与共享:一是委办局之间政务数据资源的共享;二是面向社会公众开放政务数据资源。
这种情况下,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已有针对信息管理的一系列政策法规,但无法满足需求,需要出台一系列与新阶段适应的政策法规。
首先,要开展国家机关个人信息保护管理研究,并出台相关法规政策。调查显示,目前一些国家机关对个人信息主要存在随意采集、过度采集、擅自提供、保管不善四方面问题。针对这四类问题,都应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
其次,要开展政务信息资源开放共享研究并出台相关文件,建立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发布和开放审查机制,建立统一的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平台,建立公共信息资源需求反馈机制。
其中,有两个难以回避的问题需要考虑,一是政务数据资源开放的收费问题,二是政务数据资源开放与政府信息公开的关系。
最后,在信息资源资产化管理方面应加强研究。在材料、能源与信息资源三大生产要素中,只有信息资源还没有实施资产化管理,如能实施信息资源资产化管理就可以用市场手段、社会力量更有效地开展相关工作。
事实上,北京市中关村已成立了大数据交易平台,开始了数据交易活动。而如何评估这些交易数据的价值、如何在财务上登记入账等在理论方法和实践上都亟须有较大突破。
北京市正在研究制定《北京市国家机关个人信息保护管理办法》、《北京市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共享管理办法》与《北京市信息资源资产化管理研究》等,其中前两项目前已进入送审阶段。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尝试。
建设大数据应用的基础设施与平台
在政务领域开展大数据应用并不是从零开始,需要各级政府在基础设施和支撑平台的建设上打好基础。
首先,在重要信息资源基础建设方面,各级政府需要开展并逐步完成人口、法人、宏观经济、空间地理四大基础库、重要信息资源主题应用库的建设;建设政务有线、无线、内网、专网、互联网、物联专网等完善的政务网络体系和安全体系;建立支撑信息交换的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支撑应急指挥的应急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和应急信息实时采集系统;建设政府移动应用管理平台;建设政务云和面向社会开放政府数据的政府数据资源开放网站,等等。
第二,在强化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方面,各级政府需要从责任清(数据采集、更新、提供和使用责任说清)、需求清(要哪个部门什么数据说清)、权限清(有没有权要哪个部门的数据要说清)、资源清(部门内部有什么数据要清楚)、对象清(给哪个部门什么数据要清楚)这五个方面出发,开展部门职能、业务、流程、信息和信息系统梳理与目录编制工作,制定业务、数据标准及系统整合方案,支撑系统开发,加快业务管理与信息化技术的有效融合和数据标准化工作。
政务大数据应用推进及产业对接
除了基于政务云的数据中心建设、数据资源建设、数据分析与应用等之外,政务大数据应用在跨领域基础设施、数据可视化、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也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在大数据技术开发转向实际应用领域方面,政府应优先选择应用需求迫切、应用绩效明显的政务大数据应用领域开展应用,如智能交通、健康医疗、公共安全、灾害预防、社会保障、在线审批监管、小微企业信息服务,等等。这些政务需求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会。
在数据支撑产业方面,要依托政务数据资源网(DATA网站),向社会企业、个人开放共享政务大数据资源,开放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接口调用的“全面开放共享”,二是只能使用不能下载、只面向特定用户的“有限开放共享”两种方式。
比如,北京市建设政府数据资源开放网站,一是向所有社会公众免费开放政府数据集,并举办优秀信息服务创意方案和应用征集大赛活动。二是向一些互联网大数据应用开放平台,提供政府专项数据,依靠社会资源建立大数据应用开发的生态链。依托这些新业态的发展,能够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培育一大批从事相关产业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
此外,我们还须认识到,一些大数据技术还远未成熟。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机器学习领域国际著名学者迈克尔・乔丹(Michael I. Jordan)教授撰文指出,现在大家炒作大数据过了头,大数据可能只是一场“空欢喜”,大数据要在几十年之后才能真正有用,大家要能真正沉下心来做完整的工程统计分析。
所以,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政务大数据应用同样也有一个漫长的过程,现阶段有很多工作是我们做不了的。
想获取更多信息,或者咨询相关业务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SMR_gz
或者扫描下面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