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调查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2018年05月18日 | 作者: adminlin | 分类: 公共服务满意度 |
交通调查是交通规划中的重要内容,是交通规划中需要收集的最基础资料之一,是进行交通需求预测和制定交通规划方案的重要依据。交通调查的每一个步骤如处理不当都会影响调查的质量,本文结合笔者进行交通调查的经验,对交通调查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并阐述了处理这些问题的对策。
交通调查是指利用客观手段,对道路交通流及有关的交通现象进行调查,并且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与判断,从而了解掌握交通状态及有关交通现象规律的工作过程[1],它在城市综合和专项交通规划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以迁西县中心路段改建设计为例,在进行绿波带设计之前,首先进行交通调查,通过基础数据整理,分析交通特性,进而判断是否适合进行绿波线控协调。并根据调查数据结合主要交通参与者的问卷调查中对现状交通的评价及改建认可度,进行改建方案设计[2]。可见交通调查的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国内外调查实践也表明:交通调查可以全面地再现城市交通随机易逝、变化多的特点,能揭示出城市交通症结的原因、内涵,交通需求与土地利用、经济活动的规律[3]。下面结合具体调查事例,分别从调查实施步骤、小区划分、表格设计、调查时间与方法等几方面,阐释常见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1. 交通调查实施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通常情况下交通调查的实施步骤:首先成立专门机构统一负责,并进行调查前的资料(如人口分布、行政区划、土地利用等)准备,然后进行调查方案设计(如拟定调查区域、交通划区、抽样、表格设计等),接着是进行调查人员培训,最后是调查的全面实施。但实际调查过程中会有问题发生,因此在调查实施之前需安排一次实地踏勘或预调查将解决问题。以迁西县设计喜峰路干线交叉口交通信号的协调控制系统(简称线控制,也称绿波系统)的调查为例,该调查是对迁西县中心城区内,喜峰路及4条相交道路交通流量进行的全天调查。
在正式调查之前,提前进行实地踏勘,沿喜峰路查看区域内道路条件、交通管控措施、公交场站设置、周边环境等。根据目测交通流量变化情况,确定喜峰路与景钟街交叉口为典型路口。确定了调查人员的分工及具体观测位置,即采用人工计数法,在指定交叉口入口道一侧的人行道上进行调查。采用对角线站位法,即观测点选在进口对角线上,可将转向与直行车辆区分开来,并避免车辆间的相互遮挡。规定一人统一校对时间,以免造成误差[4]。经过实地踏勘,正式调查一次性顺利完成,达到预定要求。
2 交通小区划分常见问题及对策
2.1交通小区划分得太细或太粗
有的城市为减少工作量,常将交通小区分得较粗,如一个人口60万建成区面积65
km2的城市只划分15个交通小区,严重影响抽样精度。按照国内外交通调查的成功经验,较合理的交通小区划分方法:一般城市中心区交通小区的面积为1-3km2,人口为2-4万,城市边缘区交通小区的面积5-15
km2
,人口3-5万不等。我国一些城市虽然参考了这一经验,但仅按在城市有户籍的常住人口计算,忽略了暂住人口。而暂住人口的出行行为与常住居民是类似的,因此,在划分交通小区时应考虑。
2.2没有划分对外交通小区
多数城市的交通小区划分封闭在调查所确定的境界区域内,忽略了对外交通小区。实际上,居民每天都有出城和入城的行为,为合理反映此种出行特征,交通小区应划分对外交通小区,可不划出实际的区域,而用一个方向或一个点来代替。如一城市有8条对外出入道路,可用其与交通调查境界区边界线的8个交点作为8个对外交通小区,并编号。
2.3交通小区对城市用地进行了不合理的分割
一些城市在划分交通小区时,出现过将相邻且用地性质类似的区域分成两个或多个交通小区的情况。例如,将一个面积较大的公园划分为两个交通小区,假如一个居民的出行终点是该公园,在填写该终点的交通小区编码时就使得调查员难以抉择。因此,宜将一个整体的单位(如中小学和大学校园、工厂、休闲广场等)划在同一交通小区内。此外,为便于人口统计和抽样,交通小区划分应尽量与行政区划相一致。
3 调查表格设计常见问题及对策
3.1 调查信息划分过细
一些调查表格将出行目的、交通方式、职业等划分得过分细致。由于现代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居民对待调查的忍耐度下降。若问题过于复杂繁琐,居民将失去耐心,拒绝接受调查。因此,在满足调查目的前提下,调查表格应力求简单。
3.2 调查表格有用信息不足
比较常见的如未设计“无出行”
的选项。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居民都会出行,一些居住小区服务设施较完善,一些老年人多数在小区内活动,不占用城市道路,不满足“出行”的概念要求。此外,病人、残疾人、短期在外地出差人员的出行次数很少甚至不出行。若表格中不反映此种行为特征,将会夸大人均出行次数。居民出行调查表格的设计应紧密联系其服务的规划项目,如在进行公交线网规划时应增加公交意向调查,在进行停车场地规划时应增加停车意向调查等。
3.3 未考虑被调查者的认知程度和心理特性
一市调查表格中设计的概念之间有包含关系、歧义或生僻,未考虑被调查者的认知程度。如将居民职业分为干部、管理人员、工人、服务人员等就存在歧义;又如将出行目的之一定义为“回程”也存在难以理解的问题。某城市设计了一
“选择BRT(即快速公交)意向”
的选项,BRT在我国属于新事物,许多居民还不了解。调查内容应尽量安排在居民认同的深度和广度内,当调查不可避免地涉及更深层次时,也应淡化这一内容[5]。如家庭住址、出行起讫点等可用填写交通小区代码来替代具体地址名称。
4 调查时间与调查方法常见问题及对策
4.1 调查时间常见问题及对策
这里的时间有两层意思,一是调查居民哪一天的出行(以下称调查时问),另一层是调查员入户调查的时间(以下称入户时间)。为使居民出行调查能较全面地反映出行特征,凋查时间应慎重考虑。一些城市将入户时间安排在调查时间的同一天,是非常不科学的。合理的入户调查应在调查时间的后一天进行,且选择这一天的中午或晚上入户,避免上班时间家中没人或个别人在家。
4.2 调查与抽样方法常见问题及对策
居民出行调查是一项综合性社会调查。在权衡调查内容、耗资和精度要求时,总是采用抽样方法来推断总体,抽样误差取决于抽样方法和抽样率。基本抽样方法有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等距抽样、整群抽样等。根据数理统计的误差分析,可知采用分层比例抽样误差最小[3]。一个城市的出行抽样调查,可以按中心区、建成区、规划近郊区和远郊区作为分层依据,各层可采用不同的抽样率,其中中心城区的抽样率通常大于城市边缘区
[6][7]。确定抽样率后,再以划定的交通小区为单元,以户为单位进行等距抽样。为保证抽样的合理性,应按抽样率和小区人口将表格分发给调查员,同时应强调抽样调查的均匀性,避免出现少数调查员将被调查家庭集中在某一栋居民楼或某一居民小区的现象。
想获取更多信息,或者咨询相关业务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SMR_gz
或者扫描下面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