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考核摒弃开药量 引入病人评价及医疗满意度
2011年04月18日 | 作者: adminlin | 分类: 公共服务满意度 |
东方网4月15日消息:据《新闻晚报》报道,今天上午,上海市卫生局副局长瞿介明做客新华社长三角新闻中心、上海广播电视台广播新闻中心、新闻晚报、东方网联合主办的第四届“民生访谈”。在公立医院改革方面,他透露,今后医务人员的考核将不以开多少药、做多少检查考量,而是建立一个综合考评体系,以质量为前提,与服务数量和群众满意度挂钩。此外,市卫生局还将继续指导推动区县积极开展医疗联合体探索,根据先行试点情况,待条件成熟后再逐步扩大试点范围。与此同时,长宁、静安等10个区县成为首批试点区县,计划覆盖90家条件较为成熟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计将有1300名全科医师承担起家庭医生的重任。
随着人口老龄化,根据市卫生局“十二五”规划相关要求,老年护理服务体系建设已作为医改十项重点内容进行专题调研和规划,将老年护理床位增长纳入相应要求,计划至2015年老年护理床位达到15000张左右。
公立医院医务人员考核将引入病人评价
“整个医改是一个系统工作,牵扯的面非常广,应该说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是一个不断完善、循序渐进的过程!”瞿介明副局长表示,公立医院的改革在整个医疗卫生改革中极其重要。公立医院不仅包括三级综合性医院或专科医院,还有社区卫生中心,以及区县二级医院这些不同等级、不同分工合作的医疗机构,也都包括在公立医院体系中。各级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更进一步发挥,使广大市民遇到常见病、多发病、一些比较轻的疾病可通过步行到达,即打造“1560就医圈”,15分钟步行就可到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站点,通过公共交通60分钟内就可到达三级医院,得到医务人员合适的、及时的诊疗。
在公立医院改革方面,谈及对医务人员的考核,瞿介明副局长透露,在社区卫生中心,对医生的考核已把他的个人工作量,比如看了多少病人,到社区出诊多少次,以及服务对象对他的满意度考评,这三项结合起来,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的考核。在公立医院改革中,未来医生的考核不以开多少药物、做多少检查考量,而是要引入病人的评价,即医疗质量满意度。这是一个综合考评体系,以质量为前提,与服务数量和群众满意度挂钩。虽然这是一套非常复杂的绩效考核体系,但目前已在不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里开始采用,通过工作量和满意度来评价,不仅有市民测试,也有行业评估,还有第三方委托的机构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进行综合评价。
“医联体”先试点后再逐步扩大范围
继本市首个瑞金卢湾医疗联合体正式启动后,在探索医疗联合体组建和运作模式上,瞿介明副局长表示,建立医疗联合体是为了更好地方便市民就医。在联合体里有一家或两家三级医院、几家二级医院、几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样的三级医疗联合体不仅能更好地使不同医疗机构发挥它的功能定位,使社区卫生中心更好服务于百姓常见病和多发病,也使医疗团队重心下移,早期发现,早期干预,还可很好地为广大患者降低医疗费,提供便捷服务。如果有需要转到二级或三级医院,甚至专科专病治疗时,可通过社区卫生中心转诊,得到优先服务。
不过,瞿介明副局长也表示,医疗联合体的就医模式并不强制要求市民与联合体签约,而主要是通过联合体推出若干就医优惠,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等手段吸引市民签约,且签约后市民仍可在联合体外就医。同时鼓励各试点单位推出一些举措和就诊要求,引导签约居民遵守一定的就诊安排。据悉,目前瑞金卢湾医疗联合体已于今年1月末正式启动,崇明联合体也将于近期启动。下一步,市卫生局将继续指导推动区县积极开展医疗联合体探索,建立医疗联合体试点工作成效的评估体系,开展对各医疗联合体科学评估和比较分析。根据先行试点情况,待条件成熟后再逐步扩大试点范围。
试点“预储值式”一站式便捷服务
在谈及如何保证民生、服务市民便捷就医方面的人性化服务新举措时,瞿介明副局长举例说,比如推出的“一站式”付费的做法,现在已经在部分三级医院、部分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中心里试点。总体来说,就是这个病人从进来取号,到就诊完毕,所有的化验、检查做完并开药以后,最后再来结算费用,都在一个窗口进行。日前上海市中医医院就进行了这样一个试点,从试点效果看来,应该说相当不错。此外,针对不少病人从外地前来就诊,下一步还将计划推广一个“预储值式”的一站式服务,将在今年试点的基础上考虑逐步推广。
此外,在日前举行的上海市卫生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已经提到,预计在2012年底,在覆盖整个城市的健康网、医联网下,提供网上查询检验检查报告的服务,病人在家里就可查到某一家三级医院或二级医院的检查结果,还可在医生操作平台上直接查到检查图像和已诊断的报告,避免在不同医院之间重复检查,减少患者就医往返次数。
另外,还将推行门诊预约诊疗,提供网站、电话、现场等多种预约途径,逐步提高门诊预约率。而预约就诊,这是在国际上都通行的做法。
建居家养老、老年护理、老年医疗三级体系
上海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上海的老人也特别多。上海作为老龄化城市,老年护理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在医改方案中,上海特别在全国率先推出了一个老年护理保障的概念。现在很多医院里都住了不少老人,住的时间也较长,但接回家可能又不放心,但如果长住几个月,其他患者又可能排长队、进不来。这次在医改中涉及到“老年护理”和“家庭病床”方面,将如何规划?服务人员和机构能否进一步扩大?
对此,瞿介明副局长表示,现在上海老龄化的形势非常突出,也非常具有挑战性。
但现在实际能够提供给老年人的护理服务,和实际需求之间还是存在差距的。
不管是服务机构也好,还是从事老年护理服务的专业人员也好,在这些方面都存在一定缺口。
为应对老年护理和康复的医疗服务需求急剧上升的现状,他透露,根据市卫生局“十二五”规划相关要求,老年护理服务体系建设已作为医改十项重点内容进行专题调研和规划,目前已完成初稿,各区县已将相关内容纳入各自医疗体系规划范围进行总体考虑。在卫生局“十二五”规划中将老年护理床位的增长纳入了相应要求,计划至2015年老年护理床位达到15000张左右。建立多层次的、满足不同需求的三级老年护理服务体系。根据老年人健康程度和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对医疗服务的不同需求,结合当前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居家护理(家庭病床)和机构护理实情,需要构建居家、机构养老老年护理老年医疗的三级老年护理服务体系。
瞿介明认为,事实上,在大力鼓励居家护理方面,这几年已经不断拓展。举个数据,2010年家庭诊疗服务已超过120万次,成为老年护理的整体体系建设中不可或缺,同时需加强的方面。此外,医保局和政府相关部门也在进一步完善、研究上海市老年护理服务保障体系。同时鼓励一些社会医疗机构、民办机构都加入进来。加强老年护理医院质量管理,提高老年护理质量,加快人才引进和培养,提高老年护理队伍整体素质。这样多头并进,在未来5年后,建成一个比较完整的老年服务体系。
1300多名全科医生当上“家庭医生”
现在不少社区里都有家庭医生上门服务,还有一些小区里还公示了家庭医生的电话。但不少白领平时工作很忙,没有时间上大医院就诊看病,家庭医生如何走近我们的病人,成为朋友、伙伴一样的“家庭医生”?对此,瞿介明副局长表示,在今年4月8日,市政府、市卫生局召开了一个家庭医生专题会议。在上海有包括长宁、静安、闸北、徐汇、杨浦、浦东、闵行、宝山、青浦、金山10个区县,已经开始进行试点工作。从试点的情况看下来,一些区县对家庭医生的试点,以及不断进行的摸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效。目前,本市正计划在90家条件比较成熟的社区卫生中心,在今后大约有1300多名全科医生在试点期间承担起家庭医生的重任。
“无论是家庭医生也好,原来社区卫生中心的家庭医生制度,或者是全科服务团队,包括我们建立医疗联合体,都是为了提高市民的健康水平。”瞿介明副局长说,家庭医生制度,包括全科医生团队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更多人群,通过健康管理,下移服务重心,使家庭医生与签约服务的居民之间建立起非常良好的关系。
目前家庭医生数量客观上与上海常住人口数量之间的缺口还是显然存在的,对此,瞿介明副局长表示,在今后几年里,将大力培养家庭医生。目前,在上海市卫生局已经在多家医院里设立了全科医生的培训基地。
信息网预警监管杜绝滥用抗生素
在滥用抗生素方面,瞿介明副局长认为,从药物本身来说,不管是哪类药都有自身功效,但“是药三分毒”,使用不当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比如说抗菌药,抗菌药的合理使用已引起大家关注。如果再不加抑制的话,我们可能会面临抗菌药无效的情况。如果正在发生感染,却选不到合适的药物,出现这个种菌的话将非常严重。
瞿介明副局长透露,卫生部门对此非常重视,将齐抓共管加强抗菌药的管理问题。一是对医疗机构里怎样合理使用抗生素、大输液,怎样通过各种各样的办法,加强对它的考核。比如在闵行区,就有一个信息网建设,这个监管平台可以看到实时的动态,也可事后检查我们医疗的过程,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个医疗过程是否合理用药,使用的比例是否合理,如果是联合使用两种药物,联合使用是否合适等,都可进行动态实时监测。而利用高新技术,特别是通过信息网可起到很多约束,像:预警、提醒,甚至通过监控之后给予相应的监管或必要的处罚。除此之外,本市还将出台加强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很多病人要开刀,有的已经发生感染了,那抗菌药该怎样合理使用,这些都要加强管理。
除了从医疗机构层面上加强对医务人员使用抗生素的教育、管理和普及,在对市民宣传教育和普及知识方面,也要与“家庭医生”工作同步做好。告诉市民“不是用抗生素越多越好”,在很多情况下,比如感冒等,如果是病毒感染的感冒,是不需要使用抗生素的。还有一些市民把抗生素备在家里,稍微有一点发热就以为是细菌感染自行服药,这些都不可取。
"
想获取更多信息,或者咨询相关业务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SMR_gz
或者扫描下面二维码